赓续血脉 共向未来丨新华社与中国传媒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原创
传传
中国传媒大学
1月24日,新华社与中国传媒大学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新华社社史馆举行。新华社党组成员、秘书长景如月,新闻信息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王磊,人事局副局长、三级职员王凡,办公厅副主任郭根深,新闻信息中心副主任韩世峰,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新华融媒副总裁钟昊熹,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廖祥忠,党委副书记、校长张树庭,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晖、杨懿、柴剑平等出席签约仪式。签约仪式由新华社CNC电视台张蕴怡主持。
签约仪式前,双方领导在新华社社史馆会客厅举行了交流座谈。
景如月代表新华社对中国传媒大学廖祥忠、张树庭一行的再次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并转达了傅华社长的亲切问候。他表示,中国传媒大学是新华社密切合作的伙伴也是老朋友,有600多名中传校友奋战在新华社多个重要工作岗位,很多都是中坚力量,为新华社的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此次社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是落实傅华社长关于进一步深化双方交流合作指示的重要举措,对于双方发挥各自优势,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具有重要意义。
景如月介绍了新华社事业发展、产业经营、智库建设、新媒体发展等方面的情况,他指出,新华社聚焦服务党和国家重大战略,办有《新华每日电讯》《参考消息》《经济参考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瞭望》《半月谈》等20多种报刊,其中《新华每日电讯》和《参考消息》的用户数都在百万以上。重点打造了“新华财经”“新华丝路”“新华信用”“新华指数”等信息产品,拥有众多家经济信息机构用户,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些平台资源为双方的紧密合作奠定了扎实基础,提供了广阔的合作空间。
廖祥忠回顾了去年7月份到新华社的“寻根、学习、致敬”之旅。他表示,自拜会傅华社长以来,全校上下备受鼓舞,双方迅速成立工作专班,按照傅华社长的指示要求,多次协商、深入研究,快速推动务实合作。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是社校携手奋进的全新开始,是双方共谋发展的美好启程。
廖祥忠指出,2024年是中国传媒大学建校70周年,学校党委在全面总结,擘画未来。回顾70年的发展历程,中国传媒大学的先辈创建者多数来自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学校和新华社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与共同的红色血脉。当前,AI已经成为未来传媒、未来教育乃至整个社会的最大变量。如何应对AI带来的深刻变革,对学校而言是一场要么“冲顶”、要么“灭顶”的“生死之战”,因此,我们把2024年定位为与AI共生共融共发展之年,对学校进行全面布局优化和转型升级,高质量推动学校从传统高等教育向未来高等教育跨越,从传统传媒教育向智能传媒教育跨越。唯有此,才能续写70年的办学辉煌,让“因广播而起、因电视而兴、因网络而盛”的中传,在未来也能“因AI而强”。我们坚信,双方深化务实合作,必定能达到相互赋能、双向奔赴、互利共赢的共同目标,更好服务于党的新闻舆论事业和国家传媒事业!
签约仪式上,王磊详细介绍了双方合作的背景以及“新华社进校园”活动开展情况。他表示,2021年以来,新华社在五四青年节、秋季开学季等时间节点,策划开展“进校园”活动,旨在以主流价值引导青年,在青年学子中弘扬正能量,在高校中做强主流舆论,不断增强对青年学子的政治引领。截至目前,活动已经累计覆盖全国600余所高校,参与人次超过8000万。他对中国传媒大学为“新华社进校园”提供的服务支撑和组织经验表示感谢,并期待代表新华社,落实好合作协议相关事项,共同实现社校协作育人。
在景如月和廖祥忠的共同见证下,王磊和张树庭代表双方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媒体融合、人才培养、互聘互用专业人才,党建活动,立德树人、资源建设、品牌建设与成果转化,产教融合,共建就业实习基地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未来,双方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宣传思想文化阵地,赋能国际一流新型全媒体机构和国家“双一流”高校建设,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蓬勃力量,谱写社校合作的新篇章!
新华社总编室、总经理室、技术局、人事局、研究院、新华网、图片集团以及新闻信息中心相关同志,中国传媒大学党政办公室、研究生院、科学研究处、国内交流与合作处、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广告学院、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相关负责同志共同参加了签约仪式。
通讯员|周建新
摄影|申皓文
责编|汲
惠
申皓文
编审|
袁 冶
储钰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修改于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轻触阅读原文
中国传媒大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知道了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取消
允许
取消
允许
×
分析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分享
留言
收藏